2025年9月新旧棉交替 棉花价格承压 后市走势分析
截至9月22日,国内3128B级皮棉现货价格报收15242元/吨,较月初下跌1.53%。这一数据来自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监测,反映出在新旧棉交替时期,市场缺乏实质性驱动力的现实状况。上周棉价呈现先涨后跌走势,多空双方博弈激烈。尽管当前市场棉花库存水平偏低对棉价形成一定支撑,但新棉即将集中上市带来的供应压力不容忽视。
供应压力持续增大
新棉丰收在望,市场供应格局即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调查结果,2025年全国植棉面积达到4482.3万亩,同比增长1.8%。由于天气条件优于常年,加上棉农水肥管理到位,棉花长势良好,特别是新疆棉区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国预计总产量将达到721.6万吨,同比增长8.3%,较上期预测上调32.1万吨。这一产量水平创下自2013年以来新高,丰产预期愈加强烈。
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即将到来的新棉收购环节。国庆节后,新疆机采棉将迎来大规模采摘和上市高峰期,籽棉收购价格会否因抢收优质棉资源而上涨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进口环比回升明显
棉花进口市场出现新的变化趋势。8月份我国棉花进口量约为7万吨,虽然同比仍减少51.6%,但环比增加约2万吨,增幅达到40%。这一数据延续了7月份我国棉花进口量环比大幅回升的势头(7月份环比增长66.7%)。2025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59万吨,同比减少72.6%。受7月、8月棉花进口环比连续大幅回升的拉动,前8个月棉花进口同比降幅呈现明显收窄态势。进口格局的微妙变化,也为国内棉花市场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下游需求端表现并不乐观,难以对棉价形成有力支撑。截至9月18日,主流地区纺企开机负荷在66.6%,环比仅微升0.15%,开机率回升明显放缓。目前虽然进入传统纺织旺季,但下游订单增量有限,旺季“成色”明显不足。纺织企业普遍保持谨慎态度,将棉纱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
尽管纺织企业具备一定的补库潜力,但在市场方向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尚未形成大规模采购行为。这种谨慎心态进一步抑制了棉花价格的反弹空间。
国际市场方面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但对国内市场的带动作用有限。美联储重启降息,整体利好商品市场反弹。
最近一周的美棉出口签约数据也有所好转。据USDA数据显示,截止9月11日当周,2025/26年度美陆地棉周度签约4.22万吨,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60%。同期,2025/26年度美陆地棉周度装运2.73万吨,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1%。上周ICE期棉主力合约周均结算价66.99美分/磅,较前周略涨0.41美分/磅,涨幅0.6%。国际市场的小幅回暖为国内棉价提供了一定支撑,但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这种支撑作用相对有限。
综合来看,当前棉花市场正处于多空因素交织的博弈阶段。新棉预售良好以及消费复苏预期对棉价形成一定提振,但供应增量压力与需求端持续疲软对棉价反弹形成较强抑制。
短期来看,棉价将维持震荡走势。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籽棉收购实际价格以及促销费政策下可能带来的驱动因素,这些将成为影响未来棉价走向的关键变量。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 纺织业铺展循环发展新图景 2025/9/19

